牙周病

2014.07.22      浏览量:1996

    一、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现
    正常的牙龈是粉红色的,发炎后因为炎症刺激了血管扩张、充血,牙龈会变得红肿,呈暗红色,稍微施加外力比如刷牙或吃东西的时候,牙龈就会容易出血。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牙龈(牙龈乳头),也会由正常时的三角形变成圆球形,这种状态称为牙龈炎。但由于换牙龈炎后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适症状,很多人即使在刷牙时经常发现牙龈出血,也只认为是“上火了”而并不在意,实际上已经患上了牙周病。
    二、牙齿为什么越来越松动了
    随着牙龈不断受到细菌感染和局部因素的刺激,牙龈组织逐渐发生炎症坏死,炎症不断地沿着牙根向牙根尖方向发展,于是形成病理性囊袋,称为牙周袋。牙周袋内容易存积食物和细菌,所以可以长期反复感染,不能自行愈合,造成牙龈组织逐渐萎缩,慢慢地牙根开始暴露,此时会感觉牙齿变长了,其实是牙龈退缩造成的假象。
    牙周炎症还会引起牙齿周围牙槽骨的破坏,牙齿失去了牙槽骨的支持,会松动、摇晃,导致咀嚼无力。牙周脓肿加重时,会造成全身不适、发热、患牙剧烈跳痛等症状。当抵抗力下降或人比较疲劳的时候,牙齿松动得格外明显。若不及时治疗,最终牙齿会自行脱落。
    三、牙石是牙周病的帮凶
    当残留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一直未能去除时,它会吸收唾液中的矿物质而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 ,这就是牙石。通常牙石容易长在靠近牙龈的牙齿表面及牙缝等不易清洁的地方,无法像牙菌斑一样可以用牙刷除去,必须靠牙医以超声波洁牙机洗去。虽然牙石本身无害,但由于其表面粗糙,容易附着牙垢,因此会成为细菌的温床,不断释放毒素而造成牙周破坏,形成牙周病。
    四、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
    人在青春期、更年期,妇女在月经期、妊娠期,内分泌水平产生较大改变。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,会促使牙周病菌斑数目大量增加,加重原本存在的牙周问题,牙龈发炎的比例因而大增。
    此外,睡觉时将嘴张开呼吸的人,口腔较为干燥,会使细菌更容易附着于牙齿;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,某些牙齿承受的咬合力较大,久而久之也容易伤害牙周组织;补牙的填充物不良或戴的假牙(又称义齿)不合适,也会对牙龈造成负担,称为牙周炎恶化的原因。糖尿病、内分泌异常、肝功能障碍、维生素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,也都可能诱发牙周病或加速牙周病的恶化。
    五、牙龈出血如何治疗
    健康的牙龈并不容易出血,如果经常刷牙时牙龈出血,那就多半是患了牙龈炎。牙石、牙垢等局部不洁因素的刺激,是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的主要原因,必须及时洗牙去除牙石、牙垢等刺激因素。
    洗牙是指牙医用超声波震荡的工具把牙齿周围的牙石等脏东西去掉。许多人在洗牙过程中都会有出血,这是因为在去除牙石时,不可避免地会碰触到牙龈,如果牙龈有炎症,牙龈出血也越明显,这是正常的现象,等牙龈炎症消除后,出血现象自然会明显好转。
    六、牙周炎治疗三部曲
    如果在牙龈炎阶段错过了及时治疗,病情继续发展为牙周炎,则治疗的周期会相对较长,分为三个阶段。
    第一阶段:基本治疗。
    牙周炎治疗的第一步也是以去除牙石为基本原则。除了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牙表面的结石,医生还要用器械把每颗牙周围深部的牙石和感染组织刮干净,因此基本治疗一般需要去医院数次,每星期一次,可能要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    第二阶段:牙周手术。
    如果牙周炎炎症严重,在彻底去除牙齿周围的结石后还需要施行手术,将牙周病灶中的肉芽组织刮出,或切除被炎症破坏的牙龈,江牙周袋彻底清除。牙周病手术是个不需要住院的小手术,术后一般只会轻微的不舒服,不会影响作息。
    第三阶段:定期维护。
    牙周病积极治疗后,每隔一段时间便需要定期复诊和维护,一方面能确保牙周健康,另一方面如果有疾病复发的情形,可早期发现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