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廉政教育】5月廉政小故事

2014.05.05      浏览量:881

信仰让中国共产党人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验和磨难

 

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?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,义无反顾?因为他们深知,人生是短暂的,而信仰能赋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。
   夏明翰,出身于湖南的豪绅家庭,祖父是清末举人,外祖父是清末翰林,父亲是清朝的三品大员,但他却在1921年21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领导过湖南的学生、工人、农民运动和武装暴动。1928年3月,他在武汉因叛徒出卖被捕。敌人施以酷刑,他铁骨铮铮;敌人许诺高官厚禄,他断然拒绝。1928年3月20日,夏明翰壮烈牺牲,年仅28岁。就义之前,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说,他挥笔写道: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。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   
    红军34师师长陈树湘在湘江之战中身受重伤被敌人俘虏,为了不辱没红军的声誉,在押送途中,他趁敌人不备,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腹部的伤口处掏出肠子,用力绞断,壮烈牺牲。面对生与死的选择,用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,是因为他对生命的理解,不是简单的“活着”,而是“活着”背后的信仰,也就是他接受任务时给党的誓言:“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!”    
   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在回忆往事时都会提到,在长征中,冲锋最前的是共产党员,吃苦最多的是共产党员,负伤最多的是共产党员,牺牲最多的仍然是共产党员。    
    韦拔群,与毛泽东、澎湃并称为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的壮族英雄,全家24口人,有17人为革命付出生命。    
    有一首歌写得好:为什么战旗美如画?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。为什么大地春常在?英雄的生命开鲜花。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?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,义无反顾?因为他们深知,人生是短暂的,而信仰能赋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。共产党员是顶天立地的人,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,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。只有理解他们崇高的信仰,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。